今年光模塊在AI的景氣加持下大漲了半年,整個板塊翻了3倍左右。不過近幾個月無法延續之前的勢頭,板塊回撤超過30%。
光模塊的發展得益于光通信技術的崛起。在全球信息和數據互聯快速成長的背景下,終端產生的數據量每隔幾年就實現翻倍增長,早期通過電纜進行信號傳輸,但電傳輸損耗大、中繼距離短、承載數據量小、信號頻率提升受限,而光作為載體兼有容量大、成本低等優點,商用傳輸領域已逐步被光通信系統替代。
進入大數據時代,在下游需求激增的時候,光模塊總會起一波行情。年初一波AI的帶動已經結束,最近因為華為突破的相關影響,光模塊板塊又有所躁動。這是準備炒第二波還是已經炒完了的小反彈?
一、光模塊并不“容易”
先了解一下光模塊。
光模塊是光纖通信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基于激光的受激輻射原理,實現光纖通信中電信號與光信號之間的轉換。
從結構上來看,并不是特別復雜,核心在于芯片和光收發組件。
光芯片和光組件,兩者構成光器件,光器件與電芯片、PCB 等構成光模塊,這些組成了光模塊的上游部分。光模塊在光通信產業鏈中位于中間位置,光模塊的下游應用于光通信設備,并在終端應用于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為主的電信市場和以谷歌、微軟、亞馬遜、Meta 四大云服務廠商為主的數通市場。
光模塊聽起來好像很高端,但其實日子并不是很舒服。
一方面在上游端要面臨芯片的掣肘。目前光芯片與光器件國產化程度較低,國內產品多為無源器件、低速率光芯片,根據 ICC數據,2021 年我國 25G 光芯片國產化率約 20%,25G 以上光芯片國產化率僅 5%。高速率產品多為國外頭部廠商如博通等壟斷,因此上游光芯片成本占比較高。光芯片的成本在低端光模塊能占30%,在高端光模塊里能超過50%。
另一方面下游又都是大廠巨頭,光模塊行業本身競爭激烈。上下游都有議價能力,一起往中游擠壓,光模塊有點夾縫中求生存。
更難受的是,光模塊產品一旦成熟,產品價格以每年 17%-18%的平均幅度下降。
可以看到龍頭中際旭創過去10年的毛利率基本在30%以下,低的時候到25%,已經是行業領先水平。
二、努力工作的光模塊
前面說到光模塊主要有兩個下游市場,即數通市場和電信市場。
其中電信市場份額逐漸減小,數通市場崛起成為主要市場。
電信市場方面,隨著5G投資逐步邁過高峰,光模塊需求增速趨于平穩,傳統移動網絡占資本開支比重有所減小。
數通市場方面,光模塊需求保持較快增長。隨著云計算的發展,不僅云廠商持續投入,電信運營商們也加大算力網絡布局作為第二增長曲線。中國移動對 2023 年算力網絡的資本開支預算提高到 452 億元,同比提高近 35%;中國電信 2023 年計劃在產業數字化方面資本支出占比提高 9.1%;中國聯通計劃 2023 年算力網絡資本開支將達到 149 億元,占總資本開支比例將達到 19.4%,同比增長超過 20%。
如今由ChatGPT的出現引發AI科技革命,數通市場預期繼續抬升。
根據Yole預測,數通市場、電信市場預計將在2027年分別達到168億美元和79億美元的市場規模,CAGR預計分別為19%和8%。
快速增長的市場背后,是光模塊快速的升級換代。2015年以前,光模塊以10G、40G為主;2016年,100G光模塊開始部署;2019 年后數通端資本支出快速提高,上層交換機光模塊速率開始向 200G/400G 升級,云計算推動光模塊向 400G 迭代;2022 年,200G、400G 產品大規模放量,800G 光模塊進入導入階段;800G 光模塊有望在 2023 年后迎來快速放量。
除了性能的提升,技術路徑也變化多端,比如現在在研發的有CPO方案、薄膜鈮酸鋰方案、硅光方案、LPO方案等等。
隨著光模塊不斷升級,體積卻不斷縮小,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出新的分類標準,新舊標準之間通常很難兼容使用。
不過也由于光模塊快速地更新換代,有變化就代表有機會,代表這是一個相對來說努力了就比較容易有回報的市場。從市場格局的變化來看,中國的廠家確實很努力,并且得到了回報。
根據 LightCounting ,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的光器件和模塊供應商憑借成本優勢逐漸在全球市場上獲得份額,目前在全球光模塊市場占主導地位。
2021 年全球前十大光模塊廠商,中國廠商占據六席,分別為旭創(與 II-VI 并列第一)、華為海思(第三)、海信寬帶(第五)、光迅科技(第六)、華工正源(第八)及新易盛(第九);而2010 年全球前十大廠商主要為海外廠商,國內僅一家公司入圍。局面上可以說是改天換地。
不過另一方面,海外光模塊廠商更多是通過一系列的收并購,逐步聚焦上游毛利率更高的光芯片行業。
當然國內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對光模塊廠商而言,長期來看,擁有芯片能力的企業將擁有更多自主權和議價權,龍頭廠商已紛紛通過參股或收購等形式向上游進行一體化布局。只是目前來說,國內光芯片水平遠不如海外。
三、行業趨勢800G
國產光模塊自從發展以來,根本不敢休息。400G剛上路,800G就緊隨其后。
只要一打盹,可能就會失去領先地位。
今年以ChatGPT為首的AI軍備競賽開啟,大幅拉動800G等高速光模塊需求量,800G的起飛在即。
根據 LightCounting 預測,2026 年前五大的云計算公司:阿里巴巴、亞馬遜、Facebook、谷歌和微軟的光模塊支出將增加到30億美元以上,同時800G光模塊將主導市場,2028年800G出貨量有望達998萬只,對應2023-2028年復合增長率為72%,景氣度拉滿。
從上游的準備來看,業內已有多款 800G 交換機和交換芯片已量產發布,博通于2022年8月推出 Tomahawk5 交換芯片,標志著800G光模塊規模部署的先決條件逐步具備。
而中游領頭的國內光模塊廠商在傳統 800 光模塊和基于硅光方案的800G也均有不同程度進展。
下游方面,近期下游巨頭相繼發布季報,其中均重點強調了在AI領域持續加大投入。
微軟:為支持公司云業務及AI,將加速基礎設施側投資,預計24財年(從23年7月開始)資本開支將保持逐季度增長;
谷歌:預計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基礎設施側投資將不斷增長,增長的驅動力來源于其看到AI領域的發展機遇,將聚焦投資于GPU、TPU及數據中心;
亞馬遜:雖然2023年資本支出預計為500億美元,低于2022年的590億美元,但結構上,傳統領域的投入將同比減少,為支持云業務及AI發展,云基礎設施側投入將增加;
Meta:為支持AI發展,2024年資本支出將增加,聚焦投入數據中心和服務器。
可以說產業鏈已經開始共振。
四、結語
趨勢上,800G是準備起飛了,但要知道股市的預期總是領先的。
從過去的板塊估值高點來看,板塊在74xPE已經是歷史較高位置。歷史復盤來看,在 100G,400G 周期期間,預期總是大幅領先業績帶來估值拉升。而從下游給出訂單指引到業績反應在財務報表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業績出來之后可能符合預期,股價反而向下。
所以結合前面的周期以及估值角度來說,這次800G新周期,可以說才準備開始就一波預期直接打滿了。后面產業的景氣度還是有,但股市的景氣度具體看各廠家的業績表現了。就如過去的情況類似,各家表現有所分化。
至于后續會不會再給之前如此高的估值,除非AI帶動的需求進一步超出市場預期。如果沒有超預期就期待1.6T的周期吧。
原文標題:光模塊炒完了嗎?
本文鏈接:http://www.massagepornsite.com/showinfo-27-10144-0.html光模塊炒完了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